跨境数据可信空间研讨会在南沙召开,探索数据交易流通新范式

2025-02-18 0
2月15日,由国际数据管理高级研究院主办的“跨境数据可信空间:2025数创未来”研讨会在广州南沙成功举办。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学术界及产业界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跨境数据可信空间的搭建规则与方法、RWA在可信数据空间或开放平台上的运作必要性探究以及国际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下的人才队伍打造等重要议题,旨在进一步推动建立统一高效数据市场及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发展。

图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数据跨境流动中的合规性、安全性及互操作性等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障碍。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分会(DAMA China)主席马欢在开幕式上表示,未来将更加重视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加强本土化发展、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中国数据管理输送人才,提高国内外合作,积极参与数据管理领域的合作。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柴瑛平通过国内外的相关法律案例,围绕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使用、交易、提供共享、删除销毁、安全保障等进行了规则和法律介绍,柴瑛平特别强调,企业在进行跨境数据流动的时候要注意遵守国际监管规则,“企业需要提高法律观念,重视相关法律规则,不能随意处置数据。我建议,企业应在组织、制度和技术层面构建更加完善过硬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在遵守法律规则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可信数据的安全流通呢?牙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顾问张根民认为,数据空间是一个由治理框架定义的分布式系统,旨在创建一个安全可信的数据流动环境,他通过详细介绍牙木可信数据空间产品平台的工作原理、跨组织身份认证与信任合作体系建设、数据资产服务、数据空间连接器、可信应用服务等,阐述了跨境可信数据空间如何低成本地实现跨境数据的合规安全流通、使用。
RWA指的是实体资产通过数字化手段转化为可在区块链上交易的数字资产,可信数据空间为RWA提高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咨询评估委员会主任、广州智投链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渠涛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RWA产业发展的前景,并以海南黄花梨项目为例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如何以其独特技术特性为现实世界资产领域带来价值、赋能实体企业,“我相信RWA是一个新的赛道,能够在未来真正合规地推动实体行业发展。”
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广珍认为,区块链和传统互联网有本质区别,传统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数字经济是互联网和实体产业结合的产物,第一部分是信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RWA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则是第二部分的数字经济。在郭广珍看来,区块链的可信任是数据代表的实体资产的可信任,实体产业上链之后的想象空间非常大,2024年RWA产业总市值超过127亿美元。
围绕国际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发展下的人才打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治理顾问贺子龙指出,当前全球跨境数据治理存在数据主权与价值创造的矛盾,他认为在数据治理中,技术、政策和市场会驱动企业从被动合规到主动价值转化,由合规基线逐步进阶到运营优化并最终通过数据资产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转化的关键点在人才,“传统人才在跨境数据治理中存在技能单一、技术与业务脱节、缺乏合规意识与国际视野等问题,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数据安全技术、熟悉跨境业务流程、了解国内外法规、能够实现跨部门沟通协作等能力。
香港城市大学客籍教授韦达人认为,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数据和AI素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但企业在推进数据和AI素养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更新迭代、人才培养成本高、数据隐私保护等挑战,他建议企业提高重视,建立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加大AI技术的研发,加强员工的数据和AI素养培训,营造企业的创新氛围和文化。
在圆桌论坛,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DeepSeek创造AI新浪潮,数据资产与人才如何赋能组织发展,如何走向海外创造新商机展开了激烈讨论。
论坛发起人、上合组织多功能经贸平台数据资产综合服务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国际数据管理高级研究院秘书长吴大有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大统一市场的价值流动已经开始,应当加大对合规的数据金融化产品研究与落地,例如RWA的推行与合规研究,为我国数据产业做强理论基础、做宽实践范围,让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数据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当前,南沙国际数据自贸港建设正在推进中。吴大有认为南沙应加码赋能组织培育国际数据人才,与权威国际数据智库携手,力争打造数据人才的“黄埔军校”,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数据产业竞争的桥头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