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数据领域相关话题成为众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我们综合各类媒体和平台的公开报道,对2025年两会中有关数据工作的建议提案进行了梳理,倾听代表委员声音,不断提升数据工作质效。一、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聚焦“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建设,提出多项建议。他指出,可信数据空间是平衡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对AI技术应用发展影响深远,加快其建设与应用落地是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我国可信数据空间政策与市场层面向好,重点领域规模化发展。2023年,中国数据空间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同比增长24.4%,整体产业具备一定市场基础且规模有望持续增大。数据流通利用以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开发利用为主,依赖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规模化利用尚未形成,对AI技术应用的支撑效果尚不明显。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生态亟待建立。柳江强调,当前可信数据空间发展面临三大瓶颈,包括技术路线和标准不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跨领域协同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加快技术标准化,加强互联互通;规范数据流通利用,强化监管合规;加快数据产业发展,着力人才培养。当前,在DeepSeek大模型热潮下,“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探索加速,但数据、算力等瓶颈问题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表示,人工智能是靠数据来驯化的,既需要公共数据来支撑,又需要专业数据来发挥关键作用,当前专业数据集不完善是其进入实体经济的最大障碍。他指出,一些行业数据多掌握在头部企业、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手中,需通过商业模式集成他们手里的数据,让大家共享数据集产生的价值。王江平认为,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实体经济,迫切需要解决专业数据集不足问题,数据集建设需公共数据支撑和行业数据关键作用,数据颗粒度越细越好。面对大模型的算力瓶颈,应通过综合施策来解决。算力包括芯片、网络,以及供电等综合型基础设施,其中,芯片是我们的一个短板。预计专用芯片将在今明两年爆发,大模型专用算力芯片会越来越多。此外,AI幻觉与数据集的质量、丰富性有很大的关系,专业数据集的完善对解决此类问题也很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安全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自身的安全问题,一类是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网络攻击的问题,一类是通过攻击人工智能引发的“网络攻击大爆炸”。针对上述安全问题,齐向东建议:
1.建立适配大模型的纵深防御体系,筑牢人工智能的安全根基。最近,奇安信发布了业界首个大模型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大模型安全盾,率先提出“大模型安全红域”概念。通过构筑覆盖终端、应用、数据、模型、红域的多维度核心防护能力,打造适用于人工智能的立体纵深防御体系,并给予威胁情报、大网数据监测等情报赋能,实现“对外防攻击、对内防内鬼”,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2.制定大模型安全强制合规要求,夯实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制度保障。要明确大模型安全的组织架构,界定安全主体责任,对基础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开发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提出清晰的技术保障要求。同时,做好大模型运行安全监测和内容风控,定期开展安全评估测试,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安全事件,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将安全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
3.推广“AI+安全”创新成果落地,走好提升安全能力的必经之路。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进一步铺开,要鼓励更多产业用上、用好“AI+安全”创新成果,提高千行百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效能。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嵌入区域化、全球化的产业链条,占据关键节点位置,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表示,5年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我们扎实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在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开放,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更大力度压力测试。探索在互联网、教育、文化等领域扩大开放,持续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推动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封闭运作。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进一步对接DEPA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推动国际数据中心业务落地。同时,做优“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海外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上观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重点关注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立法问题。当前制定一部既要解决当下问题,又能充分考虑长远的人工智能法难度极大。他认为,可以选择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口”,尽快出台行政法规。
1.明确服务提供者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有关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履行“网络服务提供者”义务,依据民法典人格权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履行“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依法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发现违法内容应及时处置、整改并报告。
2.应当按照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立法本意,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明确使用原则,在涉及商业使用时,要求技术开发者支付报酬,由其与权利人组织协商解决。
3.按照民法典有关“网络用户”“个人信息权利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细化对使用者的权益维护与使用规范,对生成内容涉嫌“深度伪造”可能构成侵权的,则应建立并完善精准的检测标准。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浙江省委会主委成岳冲提出了以下建议:
1.要在大力开展了信用修复、个人破产、债务集中清理等有益探索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建设“数据底座—智能引擎—应用生态”信用大数据归集、分析、应用支撑体系,让各项改革从“制度盆景”变为“生态风景”。
2.建设“管用”的全国统一信用大数据平台,推动信用大数据“一端全量归集、多终端调用”。可以设立信用大数据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开展联席协商,构建统一的国家级信用数据中枢平台,实现金融、社会公共、商业信用大数据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全量实时归集。
3.制定《信用数据采集与应用国家标准》,建立覆盖13.6亿自然人和1.5亿市场主体的全维度信用数据库。
来源:国家数据局
声明: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出现版权问题,请在后台联系我们。